肌肉受傷該冰敷還是熱敷? 亂敷一通小心症狀加劇

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,最常發生的就是瘀青、姿勢不良肌肉拉傷、運動傷害...等。萬一發生時,要如何處理?是推拿?熱敷還是冷敷?答案是先冷敷再熱敷。首先我們要先了解熱敷與冷敷有什麼功能?對身體有什麼影響?再來進一步討論熱敷與冷敷的使用方法與時機。

hea-06

身體對"冷"的生理反應

身體受到冷刺激會使組織降溫,進而達到:

  1. 新陳代謝變慢→神經傳導變慢→減輕局部疼痛
  2. 表淺血管收縮→血流速度變慢→減少出血、預防水腫
  3. 白血球活動降→代謝廢棄物降→減緩局部發炎

身體對"熱"的生理反應

身體受到熱刺激會使組織升溫、血管擴張,進而達到:

  1. 促進肌肉放鬆→干擾疼痛訊息→減輕局部疼痛
  2. 增加微血管及細胞膜通透性→增加養分及氧氣至組織→促使組織癒合

冷敷與熱敷的時機建議

因此在瘀青、姿勢不良肌肉拉傷、運動傷害剛發生時,要先冷敷再熱敷,因為剛受傷時,可能是局部微血管正在出血、局部組織液外滲,或肌肉正處於發炎狀態,而且很痛。這時就是以冷敷達到減少出血、減緩發炎、減輕疼痛...等作用。千萬不要一受傷就急著推拿、按摩或熱敷,可能會引發反效果。建議受傷48小時內最好做冷敷,每次15~20分鐘。而熱敷最好在48小時後,每次15~20分鐘,藉由提高患部溫度,加速局部血液循環,增加氧氣與新陳代謝,促使組織癒合。

外國電影中常見到騎車跌倒的小孩以整包的冷凍青豆冰敷膝蓋,或是在打架受傷的男人以冰凍的牛排敷傷口的畫面,可見在西方社會中利用溫度自己進行物理治療是普遍的常識;然而華人世界裡卻因存在著"氣血通暢"的觀念混淆了大多數人對於肌肉扭傷、拉傷、瘀血等日常傷害的正確處理方法,而採用推拿或是服用通氣通血丸、活筋健骨散等藥方,導致台灣健保"身體酸痛"的藥物支出佔比居高不下。以西醫臨床醫學來說,"酸痛"是無法治療的,只能"紓緩",所以問診時醫生的建議也是冷熱敷、休息、運動復健等物理治療,遇有急性重症才會開肌肉鬆弛劑、消炎或止痛劑等紓緩疼痛感。

有了正確的冷敷、熱敷觀念,日後遇到狀況時就能減少症狀惡化的機會,縮短痊癒時間,也不需服用過多藥物造成身體與環境的負擔。

加入我們

虹泰水凝膠世界 @HThydrogel